時間:2024-04-11 08:56瀏覽次數:3892來源:期報實戰排排網 ,作者崔海軍
壓抑人的本能,會產生強烈的反彈作用。但你不再試圖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現的想法和情緒時,它們也就不會再來煩你了。和不焦慮的人相比,焦慮者更可能壓抑對交易的沖動,但他們對交易的控制力卻最差。相關研究表明,焦慮者更容易頻繁交易,但不和焦慮對抗,焦慮就會自然離去。如果想讓自己遠離精神痛苦,就需要與這些想法和平共處,而不是硬把它們推到一邊。
曾讀過一個關于托爾斯泰的小故事:哥哥讓小托爾斯泰待在角落里,直到他不想白熊了再出來。晚些時候,哥哥回來了,小托爾斯泰還坐在那兒,為滿腦子的白熊而苦惱。這個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我也一直在困惑:人們為什么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
我也曾告訴一位交易者:你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交易。后來我發現,這對大多數交易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我竭盡全力地去想除了交易以外的其他所有東西,我想呀想呀想。所以……嗯……嗯……看看這面白色的墻,它看起來就像……每當我試著不去想交易的時候,其實還是在想它。” 那位交易者告訴我,這種狀況維持了大約15分鐘。
事實上,越是不讓自己想一件事,反而越容易去想它。因此,我們需要給控制力一個全新的定義,給放棄控制力留出一點空間來。
壓力越大越容易反彈
當人們試著約束自己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比沒有約束自己的思維時想得更多,甚至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時候想得還要多,而且處于緊張、疲勞或煩亂狀態時這種情況更為嚴重。當你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它會像“回飛鏢”一樣“嗖”的一下又飛回來。
失眠患者越想入睡,就會發現自己越清醒;減肥的人拒絕了巧克力,卻夢到了面包和曲奇;交易虧損的投資者試圖擺脫焦慮,卻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虧損,從而更焦慮。
事實上,壓抑人的本能,會產生強烈的反彈作用。越是想要賺錢的交易者,反而會虧損得越厲害。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投資者總是想把交易和生活分開,結果卻適得其反,兩者總是攪和到一起。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由兩個不同的系統來執行指令。一部分負責將人的注意力從被禁止的想法那里分開,就像那位設法不去想交易而專注于其他方面的投資者一樣,這個意識的形成過程需要靠大腦的控制系統來完成,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另一部分則負責找證據,證明你沒有去想、去感受、去做你不該去想、去感受、去做的事,就像上面那位投資者的感受:“我想呀想呀想……每當我試著不去想交易的時候,其實還是在想它。”這種無意識的過程會自動運行,無須耗費大量精力和能量。
當無意識過程觀察到可能的誘惑或干擾時,意識過程就會介入,把人引向目標并遠離麻煩。但如果這個人有精神負擔,無論是煩亂、疲勞、壓力、醉酒、生病還是其他精神消耗,意識過程都難以完成任務。這時無意識過程就會不停地前進,前進,再前進。
疲憊的意識和精力充沛的無意識造成了大腦的不平衡,這會帶來問題。無意識會不斷地想到要克制,最后的結果是:你會想到、感覺或去做自己正在努力避免的事。所以,在交易時間以外,無意識會讓你記住“忘記交易”這個目標,但同時你的腦海里會充滿“交易、交易、交易”的警告。如果有意識地去全力平衡無意識,為了阻止你想到交易,無意識會直接把你引向交易。
追隨自己的感覺
“試圖不去想某件事,它就會一直縈繞在腦海里”還會導致第二個問題:當人們試圖擺脫一種想法時,它卻不斷回到腦海里,人們很可能認為它一定是真的。為什么呢?因為人們相信,思想是信息的重要來源,當一個想法頻繁出現、難以擺脫時,人們會很自然地認為它是需要關注的重要信息。
這種認知的偏見似乎已經在人類的大腦里根深蒂固了。人們會根據想起事情的難易程度來判斷它的可能性或真實性。當試圖忘掉煩惱或欲望時,可能會帶來令人不安的結果。比如電視新聞上經常出現有關空難的報道時,人們很容易高估空難的可能性;經常看巴菲特、索羅斯這些投資大咖的報道和經歷,會讓很多入門級投資者低估投資的風險;經常看到有些有經驗的投資者交易失敗,甚至虧損慘重的消息,會使很多有意從事期貨交易的人望而卻步。因此,無論你想擺脫哪種欲望或恐懼,它們最后都會變得讓人更加信服,更引人注目。
這是我一個朋友的故事:從事期貨交易的頭幾年,當他站在高處的時候,總是有一種想要跳下去的沖動,而且那一瞬間閃現的念頭似乎在他的腦海里扎根了,他甚至相信自己一定是發自內心地想自殺。后來我告訴他:人越是想擺脫某種想法時,這種想法就越可能回到他的意識中,這并不意味著這個想法是真實的,也不意味著這種想法很重要。他聽了以后輕松了許多,他意識到是自己對自殺這個想法的反應使這個想法得到了強化,但并不意味著他確實想自殺。慢慢地,這個想法就遠離了他。
怎樣才能找到擺脫困境的辦法呢?關鍵的一點是,如果你不再試圖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現的想法和情緒時,它們也就不會再來煩你了。一旦你允許自己把壓抑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個想法就不太容易激活了,它進入意識的可能性也就變小了。
這種方法對消除許多不好的內心感受都有用。所以投資者不要壓抑自己,要敢想自己所想,追隨自己的感覺,這是治療抑郁、焦慮、嗜食和各種上癮癥狀的有效辦法。放棄控制內心的感受,反而能讓你更好地控制外在行為。
越是壓抑消極情緒,人越有可能變得抑郁。抑郁的人越是想擺脫痛苦的想法,就越容易變得沮喪。投資者要么去想以前發生過的最糟糕的事,要么不去想這些事。試圖擺脫自我批評的想法和坦率地面對相比,自尊心更容易受挫,情緒更容易變壞。
試圖壓抑焦慮情緒也會事與愿違,比如投資者努力不去想痛苦的過程,反而會感到更加焦慮,并不由自主地想到疼痛。在交易前試圖壓抑自己的恐懼,不僅會讓人更加焦慮,而且還會讓人心跳較快。人們可以努力地把想法擠出大腦,但身體仍然會感受信息。相關研究表明,壓抑思維會加重焦慮癥的癥狀。
如果想讓自己遠離精神痛苦,就需要與這些想法和平共處,而不是硬把它們推到一邊。
克服交易焦慮
交易焦慮是投資者交易時產生的一種嚴重的害羞現象。據了解,很多投資者在交易時不只是有點緊張,而是只要想到交易就會讓他們感到恐懼。有這種焦慮情緒的投資者會感覺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忍辱負重的環境中,他們害怕交易卻又癡迷于交易,但他們對自己的批評往往是最厲害的。
和一般投資者相比,有這種焦慮情緒的人更難控制自己的思想,就像是意識已經耗盡了能量,卻不能使他們的思想遠離擔憂。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有焦慮癥的人會充滿恐懼。
傳統的辦法是抑制焦慮情緒,但是越想抑制,焦慮的情緒反而越嚴重。和不焦慮的人相比,焦慮者更可能壓抑對交易的沖動,但他們對交易的控制力卻最差,他們會感受到自己對交易的渴望更強烈,比不焦慮的人更容易過度交易。相關研究表明,焦慮者更容易頻繁交易,而且會造成嚴重虧損。
但焦慮者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有能力壓抑自己的欲望。至少在交易開始前,他們能成功地不去想交易,這樣會使他們產生成就感。而且如果他們控制思想和行為的行動失敗了,他們會認為是自己壓抑得不夠,而不會認為壓抑的方法根本行不通,這反而會使他們更強烈地壓抑自己,形成惡性循環。
實際上,擺脫這種焦慮情緒的最好辦法就是觀察并接受自己對交易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那些令人恐懼的感受。這么做的目的不是擺脫焦慮和自我懷疑,而是培養交易者的信心,讓他們相信他們能應對交易時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他們知道無須保護自己的內心感受,就能在外部世界找到更多的自由。當他們感到擔憂時,應該去觀察自己的看法,感受身體的焦慮,然后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如果焦慮仍然存在,應該去想象那些想法和焦慮隨著呼吸消散的感覺。不和焦慮對抗,焦慮就會自然離去。
做這種訓練之后,大腦會更多地關注交易的處理方式。即使投資者還關注消極想法,也沒有以前那么煩惱了。焦慮程度有所降低,在自我批評和擔憂上花的時間也會更少。當交易者不再與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對抗時,他們就找到了更多的自由。
在一個實驗中,研究者給100位學生每人一盒巧克力,讓他們與這些盒子共處48小時,但是不能偷吃。
一些學生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控制自己想吃巧克力的沖動,還有一些學生則是發現自己想吃巧克力時,坦然接受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同時也記住不能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使不試著控制自己的思維,也要控制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48小時控制力的實驗中,那些放棄控制自己思維的學生對巧克力的欲望反而更小。
一位朋友把“不要遲到”重新定義為“做第一個到的人”或“提前5分鐘到”。聽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不同,但他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動力了,也沒那么容易遲到了。
總之,試著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而會對我們原先的目標產生反面效果。但大多數人犯下錯誤后,并不會反省失敗,而是認為自己控制力不夠,從而定下更多的“下次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目標。相反,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控制能力,就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入市建議
2024-12-27密切注意市場變化 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2024-12-26交易反轉形態全解析:抓住趨勢逆轉的 “財富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