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19 09:24瀏覽次數:4595來源:瑞達期貨 小達
這幾天,網上陸續爆出高達20余只銀行理財產品賬面出現了虧損。對自己“錢袋子”毫無理由的關心,讓這事兒沖上了微博的熱門。
很多人有點慌神了,說好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安全呢?說好的風險等級R2的穩健類型呢?
為了這4%左右的預期收益,不僅要緊盯著好幾個銀行,對比收益率操碎了心,現在還要承擔風險。
難道過去那種買入銀行理財就躺賺的日子真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危險在爆發之前總是有很多先兆,只不過人們選擇性的忽視或者帶著僥幸去看待,直至事情爆發。
其實,早在2018年發布的資管新規中,核心要點就是要重整銀行理財,重整的方向就是讓銀行理財打破剛兌。
新規第二條規定
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網上紛紛擾擾的消息很多,我們從這些虧損銀行理財產品產品投資方向和產品設計框架來扒一扒到底為什么虧損。
這些虧損的產品,底層資產配了不少債券類資產。4月底以來,疊加流動性、基本面及政策監管多重因素,債市發生了‘踩踏式’下跌。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十年期國債從4月底開始一路上漲,無風險收益升高,想要穩健收益的投資者就會選擇國債而放棄普通債券。
我們來看其中某一款下跌的銀行理財,其中投向銀行存款、債券等債券類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所以,不難推出這款產品下跌的原因。
除開底層資產下跌的影響之外,銀行理財產品轉向凈值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過去,銀行理財大多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就是將到期收益分攤到每一天進行返息。
而資管新規后,要求銀行理財轉向凈值化產品,凈值化的要求就是用市價或中證估值這樣的公允價格來給產品每天估值,實時反映產品的價值動態。
簡單地說,采用攤余成本法的產品自動忽略了過程,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切都很美好的結果。而凈值化的理財產品則更加注重實現結果過程中歷經的曲折。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對于不高的收益率還要承擔風險,是有點不甘心的。
面對問題,很多人的解決方式是直接在上面蓋上一幕優雅而沉默的窗簾,有人卻會把市場每一次的變化,都當做考驗自己財富管理能力的一次機會,更客觀地去看待收益與風險的關系。
做好資產配置,才是對抗不確定市場的尖兵利器。
而真正好的資產配置,不是幫你一夜暴富,而是建立好自己的財富管理架構,穩步前行。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個自帶光環的資產配置組合“固收+期權”。
對于投資者而言,純固收產品收益過低還有虧損風險。而金融衍生類產品波動大風險又過高。
以固定收益類產品打底,獲取固定收益市場相對穩健的收益。用期權類資產博取超額收益,放開想象的空間,“固收+期權”可以兼具低風險和彈性收益,投資更從容。
很多投資者從近些年“看漲期權一日暴漲200倍”之類的新聞報道中簡單了解過期權。可能認為“期權”是一個風險性非常大的投資產品。其實,巧用“期權”完全可以做到盈利無限,虧損有限。
那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使用期權呢?
瑞達期貨為感謝投資者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特準備了系統性的期權線上培訓課程。
兩天的直播時間里,知名期貨期權講師楊望江老師將由淺到深,為您抽絲剝繭細說期權,關鍵還是全免費的哦~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直播間進行收聽。
強烈建議將此二維碼進行收藏,因為每天還會有多個大咖交易時段進行盤面解讀以及資訊分享,投資學習兩不誤。
許多東西都需要學習和積累。投資這件專業的事情更是如此,如果什么都不懂就沖入市場,不僅浪費時間,錯失更多的機會,還會導致損失。
希望這次的銀行理財虧損過后,我們并不是一無所獲。用實際行動來抵御風險吧!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入市建議。
2024-12-20多晶硅期貨和期權60問(三)
2024-12-18多晶硅期貨和期權60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