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17 10:49瀏覽次數:4101來源:中國期貨業協會
期貨打假在行動
經濟之聲推出《天天315》特別專欄——《期貨“打假”在行動》。該系列期貨防非專題欄目由中國期貨業協會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聯合制作播出。節目采取主持人與嘉賓對話訪談的形式,以案例分析、聽眾提問為主線,詮釋非法期貨的特點、風險和辨識方法,解讀正規期貨交易的參與途徑和基本知識。
以下是對第10期直播內容進行編輯和縮減后的敘述。(播出時間2017-1-15)
【導讀】““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是證券期貨監管部門的核心職責。凝聚社會共識、抵制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創建良好投資環境是最能體現證券期貨監管部門“兩維護、一促進”的基礎工作之一。本期節目聚焦:打擊防范非法期貨,深入解讀監管政策和期貨行規。
主持人:王超
嘉賓一:中國證監會系統監管干部 張超
嘉賓二:中國期貨業協會投資者教育部主任 余曉麗
嘉賓三:徽商期貨副總經理 韓文輝
經濟之聲:近期,證監會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上對一些新型互聯網交易方式進行風險提示,牽頭對地方交易場所進行新一輪核查,對證券場外配資中違法違規案件作出行政處罰,開出了巨額罰單。1月9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對下一階段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做出動員和部署。
2016年12月3日,在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證監會方星海副主席對“嚴厲打擊非法和變相期貨活動”有一段專門論述,當前期貨行業的打非形勢是怎樣的?
張超:近期,非法和變相期貨活動有所抬頭。近兩年來,相關投訴舉報數量增長較快。以前,投訴舉報主要是針對個別的交易場所,比較集中;現在,投訴舉報涉及的交易場所比較多,也相對分散,并有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的趨勢,甚至一些偏遠地區也出現了非法期貨活動的苗頭。這和部分地區對此類風險重視不夠有很大關系,地方部門未能承擔起監管職責,導致很多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經濟之聲:對這類案件,證監會的態度是怎樣的?
張超:一直以來,我們的態度都很明確。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配合地方政府、公安司法機關對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予以嚴厲打擊,決不手軟。當前我國防范各類金融風險的任務比較繁重,決不能讓非法期貨成為風險的爆發點,給人民群眾的財產帶來巨大損失。近兩年,我們在證監會網站首頁專設了“非法證券期貨風險警示”欄目,對新型非法證券期貨活動風險做過多次提示。今年更是“穩”字當頭,將對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打早打小”,露頭就打。
經濟之聲:為了表明在這件事情上的工作力度,證監會在2014年專門成立了“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局”,簡稱“打非局”。“打非局”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張超:打非局的主要工作是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非法證券活動的查處和善后處理工作按屬地原則由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證監會各派出機構在各省級人民政府整治非法證券期貨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做好性質認定等專業支持。證券業協會、期貨業協會等行業協會要引導會員機構,協助、配合做好打非工作。日常工作中,在前端,證監會組織并指導派出機構、行業協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好涉非信息的監測工作,并及時協調廣電、通信管理等主管部門規范清理,從源頭上切斷非法活動信息的傳播渠道。2016年,期貨業協會加強了非法期貨信息的監測工作,做了很好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中端,做好防范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的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廣大投資者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同時,做好涉非線索的初步排查和移送;在后端,配合地方政府、公安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案件,及時提供性質認定等專業支持,推動涉非案件的查處和判決。總體來看,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是證券期貨監管部門的一項長期任務,也是最能體現證監會“兩維護、一促進”核心職責的基礎工作之一。
經濟之聲:在證監會系統,期貨行業是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包括證監會、派出機構、監控中心、協會、交易所。中國期貨業協會是什么樣的行業組織,在打擊非法期貨活動中承擔什么樣的職責?
余曉麗:中國期貨業協會成立于2000年12月29日,是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設立的全國期貨行業自律性組織,也是唯一一家全國性的期貨業自律組織。自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管自己;從法律效力上講,自律規則低于法律法規;但從約束的業務范圍、嚴格程度考慮,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自律組織管理之細、管理之廣、管理之嚴,可算是監管非常有力的輔助。協會接受中國證監會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管理。會員目前有358家,包括149家期貨公司、42家風險管理公司、10家資產管理公司等。風險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都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也都是期貨公司為了專門的風險管理和資管業務而發起設立的。全國的四家期貨交易所以及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是協會的特別會員,此外,還有三商、地方協會及其他相關機構是聯系會員。協會的職能可以簡單概括為三項:自律、服務、傳導。譬如制定自律規則并對違規會員給予紀律處分,組織全國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和后續職業培訓,受理客戶與期貨業務有關的投訴,對會員之間、會員與客戶之間發生的糾紛進行調解等等。國務院頒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中的第五章對期貨業協會的性質、組織機構和職責有專門的規定。
協會從事打擊非法期貨活動的職責實際上是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和部署下開展的,其中有三方面:一是發動會員單位共同打非防非。2016年年初,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了《期貨行業協助打擊非法期貨活動工作指引》,從自律管理的角度對行業開展打非防非活動提出相關要求;二是協會在2016年7月份開始正式運行涉非監測系統,主要是通過全網搜索,查找、收集、整理假冒、仿冒期貨經營機構的網站、網頁和疑似非法期貨活動的線索,了解掌握通過網絡開展的非法期貨活動的情況,上報給監管部門用于決策參考;三是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大力宣傳和開展投資者教育,加強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比如開展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印制發放宣傳品等等,與媒體開展合作也是重要的方式,宣傳效果也很不錯。
經濟之聲:非法期貨的定義和表現形式是什么?
韓文輝:廣義上講,所謂非法,一是從事活動的機構、場所未經批準,即身份非法;二是即使機構身份是合法的,但從事的期貨相關業務是未經批準的,即業務非法;三是從事的業務名義上不叫期貨,但實質上具備期貨屬性即變相期貨,也是非法;四是未經批準從事相關的其他業務,如投資咨詢、資產管理業務等等。
目前看非法期貨活動屢禁不止,主要形式有:
一是金玉其外,陷阱其中。有的公司根本不具備業務資格,卻冒充期貨公司等合法機構自設虛假交易系統進行虛擬交易,套路很深,引誘投資者上當,這種情況本質上是詐騙;
二是掛羊頭,賣狗肉。部分機構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利用交易軟件,自設交易平臺,采取杠桿交易、強行平倉等機制,吸引投資者從事變相期貨交易。這些機構有些身份是非法的,有些其實是地方政府批準的機構,但他們開展的業務及采取的交易方式嚴重背離了政府核準時的要求。
三是部分機構以境外期貨代理的名義,用低手續費、低保證金等手段招攬客戶從事境外期貨交易活動。
四是期貨居間人違反規定擅自設立非法經營網點。
五是假冒期貨公司名稱,設立設置“網上期貨公司”或“網上期貨直播平臺”,非法開展投資咨詢或代理業務。
案例:近日,浙江省高院對一起現貨交易平臺特大詐騙案作出終審裁定,包括平臺高管、會員公司負責人、二級代理商、操盤手、喊單老師在內的40多名被告以詐騙罪或窩藏罪被判有期或無期徒刑,這是全國首例有省級批文的地方交易場所高管團隊被判刑。
據報道,這家叫做南京亞太化工電子交易中心采取所謂做市商制度,通過向其指定的四家做市商提供被害投資者的個人信息、持倉量、交易數據等后臺數據以及提供虛擬資金等手段,并指導做市商操縱價格、與投資者進行對賭。做市商通過招募下級代理商,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方式吸引投資者開戶,先提供正確行情以取得投資者信任,在誘騙客戶加大投資后,再喊反單,致使客戶大幅度虧損,從而獲取非法利益。南京亞太、做市商和代理商坐地分贓,以15%、10%、75%的比例瓜分非法所得。
經濟之聲:請剖析、點評這個案子。
張超:這個案件在現貨電子盤圈子里引起的轟動非同小可。判無期,以前確實沒有。這家南京亞太是有省級批文的,可以說是一起拿著合法批文、從事非法業務的典型案例,這種非法期貨交易活動隱蔽性極強,嚴重性和危害性極大,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已經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關注。這次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開展“回頭看”工作,就是針對部分交易場所違規行為甚至違法行為死灰復燃,違法違規手法花樣百出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保護投資者利益、防范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韓文輝:我也長期關注此類問題。比如一些交易場所公然違反國務院38號、37號文件的規定開展連續集中競價交易,誘導大量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參與投資;部分貴金屬、原油類商品交易場所開展分散式柜臺交易涉嫌非法期貨活動;部分郵幣卡類交易場所以現貨發售模式過度投機炒作,涉嫌價格操縱;一些交易場所會員、代理商等機構涉嫌欺詐誤導投資者;一些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將收益權等拆分轉讓,變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開發行;“微盤”交易涉嫌聚眾賭博。
余曉麗:南京亞太化工電子交易中心的案子有點像是裁判下場踢球去了,又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
韓文輝:是,交易所在里面拿到分成。這個案例讓我想起了我做監管工作時遇到的一件事情。一家平臺公司來申請取得設立交易場所批文,相關主管部門召集大家開會研討,平臺公司首先匯報的是獲批后能夠帶來多少就業,上繳多少稅收等等。在我對交易模式進行質詢時,他就沒有回答上來。這時擬設地的一名分管招商的副區長就說:你問的問題我來回答。可他的“回答”明顯對這類業務根本不懂。隨后的閉門會議上,我跟這位區長把交易模式存在風險隱患一一進行講解,他才認識到確實有問題,自己也被騙子蒙在鼓里,差點招個炸彈進來。
余曉麗:我們的地方政府很多是被引誘進行背書的。
韓文輝:他們不了解事情的本質是什么。所以我覺得咱們這次活動特別有意義,在權威媒體上充分揭露了非法交易的本質和套路,發揮合法期貨公司的專業特長,不僅讓投資者認清,也要讓一些主管部門認清非法交易的本質,同時鼓勵“吃瓜群眾”圍觀,形成非法期貨活動人人喊打的局面。
經濟之聲:對于舉報、認定和查處非法期貨活動這一問題,不僅是案件本身比較復雜,管理部門的分工也不太容易讓人分得清楚。這段時間,網上有多個版本,其中“國務院只批了8家交易所,其它的不是騙子就是騙子!”傳播最為廣泛。能不能詳細解讀是不是只有這8家合法,其他全都是非法呢?
張超:說其他的都是非法或都是騙子,實際上也不是很嚴謹。我們說的這8家(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上海黃金交易所),指的是國務院批準的8家,有證券的、期貨的。這8家和那些完全沒有資質的平臺以及很輕易能認定為非法的場所之間有一個隱患區,也是證監會清理整頓的重點區域,主要是省、市還有地方的一些有權機關批準的現貨交易平臺。對于這些平臺,既然有資質有牌照,就不能直接說是非法,也有一些地方現貨平臺在帶動當地經濟、促進物資流通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不少還是穿著現貨外衣干期貨,搞出許多名堂,甚至從事詐騙活動,成為風險多發地帶。
現在現貨平臺亂象確實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了。規范發展現貨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應有之義,但是假借現貨之名行詐騙之實的就要嚴厲打擊。要處理好、銜接好批與管的關系、期與現的關系、利與弊的關系、實與虛的關系,建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加強現貨交易平臺的監管,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也引導現貨交易市場回歸本位。
經濟之聲:監管部門確實是殫精竭慮,地方政府應該在拉動地方經濟的同時做到合法合規,要對當地老百姓的錢袋子負起責任,要嚴謹一些。
余曉麗:相關地方要管這個行業,首先要了解這個行業、認清這個行業,才有監管的能力。
張超:在實際中,有些地方政府批準的現貨平臺,其實并沒有給地方政府交很多稅,也沒有帶來多少好處。
經濟之聲:對于一般的老百姓,如果已經遭受了詐騙,既承擔不起那么多的時間、金錢等成本打官司,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也容易被復雜專業的法律問題和訴訟程序搞蒙。最好的做法就是能防患于未然。能不能梳理一下辨識非法期貨的幾個角度?
余曉麗:初期有四個方面作為鑒別參考,當然現在套路越來越深了,可能不足以涵蓋。
一、看業務資質。期貨行業是特許經營行業,按照規定,開展期貨業務需要經中國證監會的批準,并且取得相應業務資格。如果是面向公眾經辦期貨業務的公司都應該是“****期貨有限公司”。目前,全國批準的這類公司總共只有149家。這149家都是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會員單位,在協會官方網站上都可以查到(當然,很多號稱自己就是做“現貨”而不是做期貨的機構,在我們這兒是沒有名單的。)。未取得相應業務資格而開展期貨業務的機構是非法機構,請不要與這樣的機構打交道,以免上當受騙。如果想知道一家期貨公司的從業人員是否具備期貨業務資格,也可以登錄協會的網站進行查詢。
二、看營銷方式。開展期貨業務活動,要遵守期貨法律法規有關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規定,合法的期貨經營機構在進行業務宣傳推介時,一般會采取謹慎原則,不會夸大宣傳、虛假宣傳,同時還會按要求充分揭示業務風險。但是,不法分子大多利用投資者“一夜暴富”或基于扭虧的心理,較多采用夸張、煽動或吸引眼球的宣傳用語,往往自稱“老師”、“專家”,以
“提供內幕信息”、“包賺不賠”、“專家一對一貼身指導”等說法吸引投資者。跟現貨平臺代理商沒有底線、放開口子的營銷方式相比,期貨行業在經過多年的規范整頓后,其營銷方式是謹慎的、收口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
三、看互聯網網址。要認準搜索引擎里的官網,就是鏈接后面有一個小藍框寫有“官網”字樣的。比如搜中國期貨業協會,現在基本上應該是排在第一第二,后面帶藍框的是官網。非法期貨網站的網址往往由無特殊意義的字母和數字構成,或在合法期貨經營機構網站的基礎上變換或增加字母和數字。投資者要注意核實期貨網站的合法性,不要登錄非法期貨網站,不要輕易地下載臨時彈窗的軟件,以免誤入陷阱,蒙受損失。
四、看匯款賬號。老百姓要認準一點,任何一筆金融投資一旦涉及到把錢交給另外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的時候,這一步都要異常小心。我記得做第三期節目的時候,有一個投資者到協會,他講他的朋友拿了一筆錢,大概是一千萬左右,然后匯到別人的賬號,讓別人代他做,九個月之后才發現這個賬戶虧了。九個月,一千萬,居然不管不問,這個投資者也太不謹慎了。
在一些營銷過程中,很多營銷人員人為地制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或者以打折、優惠名義頻繁催款,制造緊迫感,促使投資者盡快把資金打到其控制的銀行賬戶里。現在期貨公司的規范、管理都是非常嚴格的,實行實名制,而且不得混碼交易,銀行賬戶的名字和期貨賬戶的名字都是投資者自己的。如果這個銀行賬戶是一個私人賬戶,基本可以認準匯款這件事情絕對是不可以做的。投資者但凡遇到一些借口,比如“資金打入私人賬戶是為了合理避稅”,要知道期貨市場的收益其實是不征稅的,不要相信這種理由;比如“幫忙重置密碼是密碼系統升級位數的需要”,要知道密碼絕對是要自己保管的;比如“保本是最起碼的,一年沒有20%以上收益那都不叫投資”,要知道期貨市場不允許進行收益承諾;比如“大家把錢集中放到某人的私人賬戶是為了滿足資金門檻的需要”,要知道這種情況即便有協議也要避免,這實屬糾紛產生之源,大家不要鉆政策漏洞的空子。
經濟之聲:遇到非法詐騙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張超:如果投資者朋友在現實生活中真是遇到非法期貨或以現貨為名的詐騙,最好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在此之后要保持冷靜,不要慌張,回想整個被騙的過程和經歷,尋找和留存一些可以作為證據的資料,比方說聊天記錄、合同、匯款單、銀行流水等憑證。最后要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調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可以撥打中國證監會服務熱線電話12386進行咨詢,獲得專業人員權威建議。提醒廣大投資者朋友,不要懷有僥幸心理,抱著穩賺不賠或者一夜暴富的幻想。不法分子騙取您的錢財后,往往立刻揮霍一空,或者逃之夭夭,您的損失往往很難追回。請務必保持理性投資心態,珍惜自己的錢財,主動遠離非法證券期貨活動,謹防上當受騙。
經濟之聲:有聽友問,有的期貨平臺會承諾有一些配資的業務,什么叫配資?這樣的方式靠不靠譜?
韓文輝:簡單地說,配資就是借錢炒期貨。典型的場外配資是配資方為投資者提供有擔保的資金借貸并收取利息,本質上是一種民間借貸行為,這種行為并非一概被視為非法。期貨配資是指在期貨市場中,“配資公司”通過借出資金,由“客戶”委托理財的一種投資形式,簡單說就是借錢投資。2011年,證監會就關注了這個現象,并發布了《關于防范期貨配資業務風險的通知》。之所以覺得配資有風險,是因為這些配資業務主要以收取高額資金使用費為目的,客戶存入一定金額的自有資金,配資公司以此為基數,向客戶進行配資。客戶虧損達到一定比例時對其進行平倉操作或要求其追加保證金,以保證配資公司自身資金不受損失。對于投資者來講,配資業務放大了杠桿比例,客戶財務風險凸顯,且配資業務中客戶資金被配資公司控制。有的投資者使用的是配資公司提供的交易賬戶,投資者資金安全隱患加大。配資公司多屬于超范圍經營,一旦配資業務出現糾紛,投資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打個比方,投資者有2萬塊錢,配資公司配了20萬,按照配資公司的規定,投資者的虧損不能超過自有資金的70%,這么一算2萬的資金最大的虧損是1.4萬元,加之期貨本身就是保證金杠桿交易,這在市面上受不了幾下震蕩,往往方向還沒出來前,投資者就已被配資公司強制平倉出局。所以,配資客戶十之八九虧損。配資以后,投資者面臨更高的杠桿比例和更多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如不能持倉過夜、擔心強平、高手續費或高額利息,這種交易環境無疑會增加心理壓力,能掙到錢實屬奇跡。
根據《證券法》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規定,未經批準,不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如果配資方在從事借貸資金業務的同時,還提供交易通道、交易賬戶,接受客戶買賣證券、期貨指令,代客戶完成交易、反饋成交結果并提供結算服務,這就不是超范圍經營了,而是涉嫌非法經營。
當時,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期貨業協會下發了《關于加強期貨市場投資者教育工作、防范期貨配資業務風險的通知》,要求期貨公司會員不得參與配資業務。同時提示廣大投資者增強認清配資交易的危害,牢固樹立風險意識,遠離配資業務,保護自身權益。
經濟之聲:現在,有一些機構專門從事“代客理財”活動,其本身的交易平臺是合法合規的,但是這樣的方式適不適合投資者呢?
余曉麗:代客理財大概有三種場景。一種是雙方都是客戶,一方沒時間,讓另一方幫忙,約定好收益分成、虧損底線,一旦出現問題就是非常普通的民事糾紛。一旦雙方對收益不是特別滿意,或是出現了一些問題,這跟做不做期貨可能沒有太大關系,做生意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種是居間人“代客理財”模式,這種模式屬于糾紛多發地帶,可能比較復雜,要提醒投資者,現在期貨公司經過較長時間的規范管理,通常會和居間人簽訂比較明確的合同,居間人不屬于期貨公司的員工,身份只是幫助介紹客戶。這種情況下,居間人往往是不能夠把相關糾紛帶到期貨公司的,虧損跟期貨公司沒什么關系。
第三種是期貨公司員工幫助客戶理財,行業的規范說法是“全權委托”。這屬于明顯的違規行為,是行業完全不允許的。近幾年,期貨業協會處理了將近20件“代客理財”糾紛,有的從業人員被停止從事業務6個月,有的是12個月,有的甚至是受到永久吊銷資格的嚴厲懲罰。但我們實際接觸的一些案例中,客戶并不是對風險一無所知的,有的對期貨法律法規還蠻明白的。期貨公司在長期嚴格監管之下,目前在風險揭示、合同訂立、開戶后的回訪方面都是相對較完善的,而投資者的心態大多數是盈利時皆大歡喜,虧損時就想把期貨公司捎帶上,看其有沒有瑕疵、有沒有漏洞,找點借口企圖挽回損失。
經濟之聲:掙錢了就是朋友,賠錢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好多投資者都是受了“***做了幾個月,賺了多少倍”這樣的話術被忽悠進風險投資市場的。現實中究竟有幾個是傳說中的“投資大師”?有沒有數據統計過掙錢、虧錢的比例是怎樣的?
余曉麗:協會曾在2015年時出版了一本書,《期海護航》,收錄了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做的2013年期貨市場投資者盈虧狀況的分析,這是基于絕對真實可靠的大數據的。因為期貨市場所有客戶的賬戶都在中心的監控之下。當年全市場盈虧狀況的比例大概是三七開,3成盈利(28.61%),七成虧損(71.39%)。這里面賬戶權益在5萬塊錢以下的占7成(74.22%)。據統計,機構投資者的盈利相對要稍微多一點,大概占40%左右,因為這些人是專業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的盈虧狀況和入市時間的關系非常大,新入市沒經驗的虧損比較大。可能不少人對暴富比較感興趣,我們把盈利百分之百就先定義為暴富吧(拉低了大家的期望值,而且不是一夜那樣的短時間就達到的盈利),在整個行業里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的賬戶是1.3%。這里面再把本金過于少的(5萬元以下的賬戶)去掉70%,大概計算一下,可能是1000人中有不到4個人可以做到賬戶盈利“較為可觀”。大家繼續看下面的數字,盈利50%到100%的賬戶只有7%,而虧損50%以上的賬戶是9%,盈利10%到50%的人要比虧損10%到50%的人少4個百分點。所以,大致可見市場的常態,那種以幾萬本金賺到幾千萬的概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經濟之聲:現在建立了怎樣的機制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張超:說到投資者保護,就不得不提到國務院頒布的110號文件,文件標題是《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市場也將其叫做“投保國九條”。這個“國九條”建立了投資者保護的組織體系,分別包括法律保護、監管保護、自律保護、市場保護、自我保護。我認為投資者可能要從后往前看,將自我保護放在第一位。
經濟之聲:請用簡短的話做一個總結,給各位投資者一些中肯的建議。
張超:最后還是想強調下投資者的自我保護。一方面,投資者要知道期貨是風險高、專業性強的市場,一定要清楚期貨投資的風險。另一方面,投資者要樹立正確的維權意識,要認真地了解維權的途徑、方法和依據,正確的、恰當的維權方式才有利于盡快地解決問題。只有提高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防范意識,投資者才能實現自我保護。
韓文輝:非法期貨不能做,合法期貨不一定能賺錢。我想提醒的是期貨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愿君多學習,做個明白人。
余曉麗:再過12天就要過春節了,大批城市里打拼的人可能要回到家鄉跟家人團聚,其中可能也包括一些不靠譜平臺、不太合法的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我自己身邊不乏親戚朋友、家人長輩都有被電信詐騙或非法集資詐騙的經歷,所以我衷心地希望這些現貨平臺或者代銷商的從業人員回到家鄉后,不要把從這種工作中學到的“投資理念”、“營銷技巧”向父老鄉親展示,不要忽悠他們做風險投資,讓他們能好好保管住自己的血汗錢、養老錢。
2024-12-20多晶硅期貨和期權60問(三)
2024-12-18多晶硅期貨和期權60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