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5 08:48瀏覽次數:4006來源:作者:深圳證券交易所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近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對投資者分類、產品分級及投資者與產品的適配等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作出了詳細規定,對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市場風險、促進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具有積極重要作用。
規范統一投資者分類,是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基礎。自2009年以來,我國證券市場先后在創業板、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產品業務中建立起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起到了積極效果,但主要側重于對投資者實施準入門檻,未對投資者分類作出明確規定。我國證券市場交易具有特殊性,產品業務的專業性強、法律關系復雜,各種產品的功能、特點、復雜程度和風險收益特征千差萬別,而我國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廣大投資者在專業水平、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收益偏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為確保經營機構向投資者提供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服務,前提是要統一規范投資者分類管理。
從境外經驗看,成熟市場均高度重視投資者分類制度的建立,一般通過在立法層級較高的法律中明確投資者分類,并不同程度地豁免金融中介對專業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義務。如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將投資者分為零售投資者、專業投資者,并在專業投資者中進一步劃分出合格對手方;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將投資者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對專業投資者則明確作出了規定。從上述境外市場的分類來看,一是“專業投資者”一般為財力雄厚、金融知識經驗豐富的專業機構或個人;二是普通投資者在風險評估、投資者風險揭示等方面享有特別保護,豁免金融中介對專業機構有關風險評估、投資風險揭示等適當性義務。三是規定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投資者類別劃分保留一定靈活性。
作為適當性管理的“母法”,《辦法》借鑒境外經驗和境內實踐,首次統一了投資者分類標準和管理要求,構建了依據多維度指標對投資者分類的體系。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將投資者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兩類。專業投資者包括金融機構及其發行的理財產品、社保基金,以及金融資產、投資經驗符合規定條件的機構和自然人。專業投資者之外的投資者均為普通投資者。專業投資者具備專業的投資知識和經驗,能夠自行判斷投資品種和期限是否符合投資需求,能夠理解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風險,在財務上能夠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因此,可適當豁免經營機構部分適當性義務;相較于專業投資者,普通投資者往往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相對弱勢地位,因此其在信息告知、風險警示、適當性匹配等方式享有特別保護。二是規定投資者可按規定程序轉化類別。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部分專業投資者可申請轉為普通投資者,轉化后與普通投資者一樣享有更多保護;符合規定條件的普通投資者,也可向經營機構申請轉化成為專業投資者,但要求經營機構謹慎評估,并向其充分說明可能承擔的風險。三是要求經營機構對普通投資者進行細化分類。《辦法》在規定投資者分為兩大類的基礎上,還要求經營機構按照有效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要求,對普通投資者進行細化分類和管理。四是由行業協會制定并定期更新產品風險等級名錄和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最低的投資者類別。為提高市場操作性,加強對風險承受能力不足投資者的保護,由行業協會統一制定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標準,避免經營機構在細化普通投資者分類時,對這些投資者劃分的標準不一、差異過大。五是由證監會、自律組織對具體產品業務規定“投資者準入”要求。在對全市場投資者進行類別劃分的基礎上,《辦法》結合現有“投資者準入制度”或“合格投資者”制度的實踐,對于參與特定市場、產品或服務的投資者,規定監管機構可從資產規模、收入水平、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提出準入要求。
通過上述安排,《辦法》確定了監管規則制定投資者基本分類作為底線要求、自律組織制定風險承受能力最低的投資者類別供經營機構參考、經營機構自主確定分類結果的統一而又分層的分類制度,解決了投資者分類無統一標準、無底線要求和分類職責不明確等問題,既是實現金融產品服務與投資者間“適配”的關鍵性舉措,也是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重要基礎,構筑起了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道防線。
2024-12-20多晶硅期貨和期權60問(三)
2024-12-18多晶硅期貨和期權60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