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30 08:00瀏覽次數:6668來源:本站
證監會批準鄭州商品交易所開展紅棗期貨交易,合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19年4月30日。
一、紅棗品種介紹
紅棗,又名大棗,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鼠李目、鼠李科、棗屬的植物。紅棗起源于中國,為溫帶作物,種植范圍廣泛,素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
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是我國重要中藥配方。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紅棗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 、多種微量鈣以及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份,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素有“活維生素C丸”之美譽,每百克鮮棗果肉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500-800mg,是蘋果的70-80倍,比柑橘高7-10倍;紅棗(鮮果)中維生素P含量高達3300 mg/100g以上,為果蔬之冠,能夠維持毛細血管正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環、促進VC在人體內的積蓄,是預防與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成分。此外,紅棗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幼兒體內不能合成的組氨酸和精氨酸。紅棗味道香甜,是多種食品的主料、配料,食用用途廣泛,也是廣受歡迎的休閑食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識的提高,紅棗消費將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
我國棗區大致以年均氣溫15℃等溫線為界,劃分北棗和南棗兩個生態型,北棗含糖量高、適宜制干棗;南棗含糖量低,適宜制蜜棗。我國棗樹栽培歷史悠久,據《中國果樹志·棗卷》一書中記錄棗品種有700個,其中制干品種224個、鮮食品種261個、兼用品種159個、蜜棗品種56個。
近幾年不斷選育出新的品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通過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或認定棗品種超過110個,按用途可分為5類,包括制干品種、鮮食品種、兼用品種、蜜棗品種、觀賞品種。從目前各產區的主栽品種看,北方絕大多數為干鮮或制干加工兼用品種,占總面積的80%以上,而南方主要是制蜜棗品種,約占總面積的10%左右。
鄭州商品交易所紅棗期貨標的為灰棗,也稱為新鄭灰棗,果實呈長倒卵形,果皮為橙紅色。之所以被稱之為新鄭灰棗,是因為其在成熟變紅之前,通體發灰,所以得名“灰棗”,又因其原產地為河南新鄭,后引種于全國各地,現新疆且末等地區均有分布。
二、紅棗期貨介紹
首日掛牌的紅棗期貨合約為:CJ1912、CJ2001、CJ2003、CJ2005。
(1)交易保證金標準
(2)限倉標準
三、紅棗的生長周期
棗樹生長于海拔 1700 米以下地區。本種原產中國,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棗樹為暖溫帶陽性樹種。喜光,好干燥氣候。耐寒,耐熱,又耐旱澇。對土壤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堿性土外,平原、沙地、溝谷、山地皆能生長,以肥沃的微堿性或中性砂壤土生長最好。根系發達,萌蘗力強。按照棗樹生長發育規律,一生中可分為生長期、生長結果期、結果期、結果更新期和衰老期5個時期。棗樹的經濟壽命大約60~80年,而樹體壽命長達200~300年以上。
(1)生長期
從苗木定植到樹的主枝骨架形成,一般需要5-10年此期以營養生長為主,主干發育優勢明顯,發育枝單軸延伸,主枝層次明顯,離心生長旺盛,側枝、骨干枝已形成;根系發育旺盛,以水平延伸為主;花量較少,坐果率低。主要是擴大樹冠,培養、形成骨干枝,構成紅棗高產的骨架。
(2)生長結果期
棗樹結果較早,定植后1-2年結果,4年以后植株產量直線上升,逐步進入生長結果期。此期營養生長在初期仍占主導地位,主枝大量分生側枝,一級側枝大量著生形成結果枝組,樹冠已經形成。此期的特點是在樹體離心擴大的同時,單株產量上升較快,主側枝已經形成,各居其位,構成樹冠骨架。此期一般可持續15-20年。
(3)盛果期
盛果期是棗樹大量結果,經濟效益最佳的時期,冠幅和根幅都達到最大值,骨干枝離心生長停止,結果基枝、有效棗股數量最大。此期要加強樹體科學管理,保持主體結果。其特點是以生殖結果為主,結果基枝數量最多,有效棗股處于高峰期。由于品種、管理水平不同,盛果期持續時間也不同,一般持續時間在70年左右。
(4)結果更新期
棗樹在盛果期的后期,主干、主枝上的結果基枝逐漸開始衰退,甚至枯死;主枝彎曲下垂,先端開始干枯,出現自然回縮;主枝上的隱芽或不定芽萌發出徒長性的發育枝,同主干并行延伸,內膛空虛,結果部位外移,產量逐年下降。此期特點是骨干枝下垂嚴重,結果基枝開始部分枯死,結果部位外移;有效棗股減少,并有部分死亡,棗果產量明顯下降;只有加強樹體管理,合理更新骨干枝,才有較好的產量。此期持續時間80-100年。
(5)衰老期
此期多在樹齡100年以上的棗樹出現,主干或主枝基部出現樹洞,甚至斷裂枯死。抗逆性差,棗吊短、花量小、結果少、產量低、品質差,易出現畸形果。特別是:樹勢衰弱,樹體殘缺,骨干枝開始枯死,樹冠因主枝衰退而多變。
棗樹繁殖以分株和嫁接為主,有些品種也可直接種子播種。紅棗一般在陰歷四月份左右坐果,8-10月成熟可供收獲,生長周期大概是四個月。主要品種以地域劃分,各有不同。紅棗的生長周期可分為五個階段:萌芽期、開花期、結果期、落葉期、休眠期。
(1)萌芽期(4月)
棗樹生長發育對溫度要求較高,春季日平均氣溫 13~14℃開始萌芽,適宜大棗萌芽期為10天左右,95%的芽在 5 天內萌動,適宜土壤濕度 70%~80%。春季氣溫偏低和土壤干旱對棗樹萌芽不利,同時要預防終霜危害。
(2)開花期(5、6月)
日平均氣溫 24~26℃,土壤濕度 70%~80%,6 月≥10 毫米降水在 3 天以上開花順利。此期對溫度反應敏感,開花后 3 天平均氣溫低于 23℃,對坐果不利。此期遭遇寒潮和持續低溫,產量嚴重下降。棗花授粉受精空氣濕度小于40%時花粉幾乎不能發芽。過于干旱會影響花粉發育和花粉管生長,致使授粉受精不良,導致落花落果。連續3天陰天影響授粉坐果。
(3)結果期(5-10月)
果實生長期日平均氣溫 24~25℃以上,相對濕度小于 60%。7~8 月有適量水分利于果實膨大生長。棗樹是喜光作物,在 11~12 小時日照條件下枝葉茂密,果實膨大較快。此期溫度過低,影響產量和品質。果實發育后期及成熟期雨多,影響果實發育,又容易落果、爛果而減產。9月中旬成熟采收,若9 月下旬大棗成熟期日降水量>20 毫米,會因水分過多而裂果。棗果成熟前期要求有較高氣溫、干燥的空氣及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曬棗,提高紅棗的產量和質量。如果 9 月上中旬有3天以上連陰天 2 次以上,就會造成果實霉爛、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4)落葉期(11月)
日平均氣溫 13~15℃,土壤濕度 60%~70%。果實采摘后直到落葉,此期秋高氣爽,陽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時晝夜溫差大,抑制了呼吸作用對樹體營養的消耗,有利于光和產物的積累,營養物質自上而下運送到芽、枝、干和根系中貯存起來。此時要加強水肥管理,采取保葉措施,落葉期可推遲 15 天左右。
(5)休眠期(11月至次年3月)
日平均氣溫 5~8℃,土壤濕度 60%~70%。秋施基肥,秋翻樹盤,進行灌水,樹干涂白防止凍害。清除病樹、病枝、病果、雜草等集中燒毀。1月日平均氣溫≤-20℃連續 7~10 天以上,新梢和幼樹容易產生凍害。
四、紅棗的生產與流通
棗原產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栽培歷史達三千多年。世界上稱謂的海棗又稱伊拉克棗,屬棕櫚科;我國的棗屬鼠李科,果的形狀相似,乃同名異物。全世界其他各國主要從中國引種棗樹,到目前五洲均有栽培棗樹,包括韓國、朝鮮、日本、前蘇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美國、英國、意大利等等20多個國家,但是大多數都沒有發展起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紅棗生產國,也是紅棗產品唯一的出口國,除中國以外,以韓國的棗樹經濟栽培量最大,已成為韓國的第八大果樹樹種,但單產不高,總產量也很少,每年均需進口一定量的紅棗供應市場。
我國是紅棗生產大國,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一。自1991年以來,基本保持正增長趨勢,在2015年首次突破800萬噸,2017年產量為850萬噸,較2007年的303萬噸增長181%;其種植面積在2017年達到300萬公頃左右。
數據來源:WIND
我國棗生產分布區域極廣,北起內蒙古自治區、吉林,南至兩廣、福建、東起沿海諸省,西至云南、貴州、四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下簡稱新疆)。1995年全國就有19個省(區、市)種植紅棗,當時產量排名前列的是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和陜西,這五個省份產量占當時全國比例為89.9%,其中山東為最大生產地區,占31%。2017年,我國紅棗種植區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北、山東、山西和陜西,其中新疆紅棗種植面積最大,占全國當年總產量的41.18%。
數據來源:WIND
從各省市歷年生產情況來看,近十年來,由于傳統紅棗種植區域,如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城鎮化建設進度不斷深入,城鎮化基礎設施用地、配套用地、產業發展及公共事業用地規模不斷上升,內地傳統紅棗種植區域種植面積緩慢增長。具體而言,河北、山西、陜西地區保持相對穩定增長趨勢,山東紅棗生產量前期增加,2010年以后產量進入滯漲階段,河南紅棗產量前期保持穩定,2014-15年出現下降趨勢。而新疆土地面積遼闊,平均年降水量較小,晝夜溫差大,具備林果種植的優越自然條件,紅棗產量快速增長。總體來看,近十年是國內紅棗種植規模向西北地區轉移的過程。
數據來源:WIND
灰棗的最大生產基地——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于2005年開始快速增長,在2012年超過河北和山東,躍居成為全國最大紅棗生產省份。2017年新疆紅棗新疆紅棗種植面積達到100萬公頃,占全國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全國紅棗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產量達到350萬噸,占全國當年總產量的41.1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新疆紅棗主要種植地分別在南疆和東疆,紅棗品種比較多,據不完全統計有 17 個品種,主要品種包括灰棗、駿棗、哈密棗,其中灰棗產量最多,灰棗產地主要分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2015年這三個地區的紅棗種植面積分別為41708公頃、111256公頃、143617公頃,分別占新疆總種植面積的8.4%、22.4%,29%,排名分別為第五、第二和第一。
數據來源:新疆統計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紅棗加工
我國棗產品市場分為原棗(包括干棗和鮮棗)、粗加工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原棗分為鮮棗和干棗,主要是將紅棗直接或者簡單包裝過后進行銷售,常見的粗加工產品包括蜜棗、香酥等;粗加工則是經過分選、晾曬、沖洗、烘干、包裝等步驟,即可上市銷售;深加工產品包括棗飲料、棗粉、棗干、棗片及大棗提取物等,如粽子、月餅、牛奶等。
從目前我國紅棗加工結構結構來看,栽培的大棗品種多為制干和加工品種,比列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多數為小規模企業,灰棗含可溶性固形物30%,灰棗是優良的制干品種,出干率50%-60%。干棗果肉致密,有彈性,受壓后能復原,耐貯運。深加工以生產棗飲料、棗干、棗片及大棗提取物等為主,加工企業少,產量低,但近年的紅棗深加工產品銷售額增長速度相對原棗銷售額增長速度要快,品牌集中度較高,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保健養生產品的普及和紅棗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升級,紅棗的消費將呈現多元化增長,尤其是紅棗深加工產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消費情況
紅棗在我國有8000多年的栽種歷史,消費者對紅棗的營養保健功能具備一定認知,目前加工企業的棗產品銷售主要通過專賣店、商超、電子商務等形式銷售。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與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我國棗產品市場規模近年來穩步提升,大多數地區和人群都喜歡棗的消費。紅棗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條件相對發達的省份和城市,比如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福建等,廣大的農村市場和小城市需求潛力龐大。紅棗食用歷史悠久,且在傳統醫學里,紅棗具有健脾、養胃、補血等多種良好的養生保健功能,隨著消費升級和對健康的重視,紅棗市場有望繼續快速擴容。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世界上雖然有20多個國家先后從我國引種了棗樹,但大多數都沒有發展起來。韓國有商品規模生產,但單產低、品質差,一直自給不足,常年需要進口供市。我國出口范圍涵蓋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由于不同國家和民族飲食消費習慣,我們國家棗主要在東南亞市場銷售,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購買的主要對象是外籍華人,其次為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也門、毛里求斯等。我國以河北出口量最大,主要棗品種金絲小棗、雞心棗、灰棗、 板棗、駿棗。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特別是近年外國人對中醫的濃厚興趣,棗逐步被不同國家民族消費者所認識,棗的消費市場范圍逐步擴大。
2018年1月至11月期間,我國紅棗的出口量達到9699167千克,出口額為31826320美元。出口量排名前列的是河北、廣東、湖南、天津、安徽、山東,這六個省份出口量占當時全國比例為72.67%,其中河北為最大出口地區,約占總出口量的22%。
數據來源:WIND
五、紅棗價格形成及波動因素影響
從生產的角度看,影響紅棗價格波動的因素主要包括紅棗的生產成本、種植戶對紅棗的價格預期、種植規模、農民自身的素質情況、自然災害、農業科技技術進步等方面。
生產成本是產品價格形成的主要構成成分,而投入要素價格和數量決定著生產成本的大小。一般而言,如果生產成本越低,產品的價格也就越低,其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因此,通過對生產成本的控制來控制產品價格水平過高和過快上漲成為多數生產者的首項選擇。此外在紅棗生產成本中,物質成本(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產品所耗費用)、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的變動均可能對紅棗價格造成較大的波動。
種植戶的價格預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種植戶的生產行為,進而影響到紅棗的供應量,并最終對紅棗價格造成影響。一般而言,種植戶的價格預期是基于以下兩種考慮:一是對紅棗生產成本的預期,從而影響到種植戶的收益預期,并最終引導種植戶調整生產規模;二是種植戶對未來紅棗價格波動的預期,這個預期通常是基于其個人經驗及是歷史紅棗價格波動的數據得出的。
生產規模的重要指標是產量,產量對紅棗價格具有最直接的影響。當紅棗的產量越高時,市場紅棗的供應量將越大,紅棗的價格將承壓下跌;當紅棗的產量越低,市場供應量將越低,紅棗價格將會隨之上升。
農民自身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教育素質等。一般而言,農民的身體素質、教育程度與其所產生的經濟效應是成正比的,農民的身體素質越強,可以進行的勞動量越大,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各項技能和管理技術的學習能力越強,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也越合理,從而提高農作物的單產,提高經濟效應。
自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影響非常明顯,其易造成農作物的減產,從而引起價格波動。對紅棗而言,自然災害對產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氣象災害方面。
農業科技技術雖然會增加農戶資本的投入,但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比如技術的進步可以減少勞動力成本。此外技術進步在總成本上所增加的生產成本要小于其對總生產成本的減小幅度,從而在總成本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的單產,并最終提高總收益。
從需求的角度看,則包括消費者購買力、物價水平、替代品價格、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人口數量與結構、加工需求、季節因素和節假日因素等因素。
消費者購買力對紅棗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紅棗的需求來實現的。當消費者的購買力提高時,消費者對紅棗的需求量增加,進而拉高紅棗的價格。衡量消費者購買力一般是以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作為參考指標,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其購買力就越高。
物價水平反映的是一個經濟體的消費能力,通常是以所有產品的整體價格水平來加權平均得出的一個均衡的價格。物價水平一般涉及到社會總需求、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貨幣供需平衡等問題。目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各國評價物價水平的主要指標。CPI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消費一籃子商品的價格水平,包括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類商品和服務。
替代品的變動會對紅棗的需求量造成影響,從而引起紅棗價格的波動。由于紅棗可以鮮食,又可以干制的特性,因此紅棗的替代品較多,主要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如草莓、橘子、蘋果之類,也包括干果產品,如堅果、果脯之類。
消費者偏好包括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消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而言,消費者對紅棗消費偏好越強,則消費者對紅棗的需求就越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紅棗的價格也就越高。
消費人口數量和結構能夠直接對紅棗的需求量造成影響,進而最終影響到紅棗價格的波動。人口因數影響著紅棗的消費總量,一般而言,人口因數越大,紅棗的消費總量越大。同時人口結構也隨紅棗的消費需求造成影響,其包括人口的地域結構、性別結構、年齡結構等。就地域結構而言,城市居民對紅棗的消費量高于農村居民;性別結構而言,女性對紅棗的需求更高;年齡結構而言,老年人對紅棗補血功能的需求比年輕人更大,老年人在人口結構中占的比重越大,對紅棗的需求越大。
加工需求對紅棗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加工過程中對紅棗的需求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紅棗的價格。
紅棗生長的季節性以及節假日題材等影響因素使得紅棗價格呈現季節性波動。以一年為一個周期,紅棗最高價是出現在2月。這時候的新鮮水果較少,可替代品較少,又有春節題材的提振,以及人們冬季進補的習慣,使得市場對紅棗的需求急劇增加,從而帶動紅棗價格的提升。3月份紅棗價格開始回落。這主要是時令水果開始上市,水果種類豐富,紅棗的替代品較多,紅棗的消費需求減少,導致其價格下降。至本年度的5月、6月達到全年度的第一個谷底,之后呈現不同程度的震蕩回升,9月份后紅棗成熟上市,價格進入第二個谷底,繼而緩慢回升至次年的2月份。紅棗的總體趨勢呈現“春冬高,夏秋低”。
從流通因素來看,流通費用的上升、流通環節多,也包括各流通環節主體行為、新型流通渠道—電子交易市場對紅棗價格的影響。紅棗的流通成本主要包括運輸費用、儲藏加工費用、運輸損耗、流通中介的運營費用和利潤。
除了上文所述的因素能夠對紅棗價格造成影響,政府政策支持、宏觀經濟形勢、投機行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紅棗價格的波動。政府政策支持方面,主要指政府的種植補貼政策。宏觀經濟形勢主要是通過影響紅棗的生產變動以及消費者預期來調節紅棗的供求關系,進而影響其價格。投機行為通常是指一些機構或個人以自有資本進行投資來推動農產品價格發生超常規的波動,從而使其在這個過程中獲利的一種行為。在紅棗市場上,投資者的這種行為一般會導致紅棗農戶或者中間銷售商囤積紅棗,從而導致紅棗價格進一步劇烈波動。但是這種投機需求所帶來的價格抬升是沒有基本面信息和基本價值作為支撐的,價格的上漲難以為續,一旦投機需求撤回,價格將會回落,因此投機需求的存在會給紅棗市場帶來高風險。
六、中國紅棗領先企業------好想你的介紹
好想你作為中國紅棗行業的領先企業,也是唯一一家棗類上市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沉淀,“好想你”這一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成為中國紅棗業的領導品牌,連續多年全國銷量領先。此外,好想你的紅棗業務已經非常成熟,其主營業務包括紅棗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也就是說原棗是好想你的主要原料。因為原棗的價格受到上游種植環節決策信息、流通環節以及自然條件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與此同時,紅棗加工制品所處的行業透明度高,競爭激烈,幾乎沒有行業壁壘,故原棗業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好想你產生重要影響,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好想你公司的經營狀況也能很好的反映國內紅棗市場的波動情況,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參考指標,用來輔助國內紅棗行情的判斷。
從好想你的經營狀況來看,好想你近幾年發展迅速,紅棗銷售量更是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12年,好想你的紅棗銷量為13880噸,到2017年,好想你的紅棗銷量已經突破2萬噸,達到20857噸,增幅達到50%,未來好想你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來源:WIND
七、紅棗行業展望
棗產品的營養保健價值在國內的社會認可度較高,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對紅棗的需要將進一步增長,預計國內紅棗消費將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此外,海外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紅棗消費主要集中在中國以及東亞、東南亞中華文化圈,出口率較低。隨著紅棗保鮮技術和深加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對外擴展能力的快速提升,加上國外消費者對紅棗養生功效的了解,紅棗出口量將會有大幅的增長。
目前,中國棗產品生產企業多達數千家,以手工作坊類型的小企業為主,整個行業的集中度較低。但隨著龍頭企業市場推廣力度的加大,紅棗深加工產品的品牌以及消費者忠誠度將逐漸形成。此外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開發,市場對紅棗的保鮮技術和加工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小型企業由于技術水平的落后逐漸退出市場。